從《一念無明》認識躁鬱症 如何陪伴患者同行?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7/07/25 16:49

最後更新: 2017/07/25 16:49

分享:

分享:

電影《一念無明》中,由余文樂飾演的主角阿東,患上躁狂抑鬱症,離開精神病院後,不被理解,難以融入社會。要摒棄歧視,第一步從認識開始。

從事多年精神科輔導工作的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黃富強從電影中,指出5個認識躁鬱症的要點。

躁鬱症的成因與遺傳相關,再加上後天的環境因素。(Thinkstock相片)

1. 先天遺傳加環境影響

躁狂抑鬱症的形成原因,與腦部物質的發放有關,譬如血清素和多巴胺在腦部不平衡地發放而出現問題,所以躁鬱症也與遺傳有相當程度的關係。如果家族有躁鬱症的病歷史,那麼患上躁鬱症的機會便會較其他人高,但並不代表一定會有,還要看後天的環境因素。

例如在《一念無明》中,沒交代到阿東的家族有沒有躁鬱症的歷史,所以不清楚當中有沒有遺傳的因素。黃教授解釋︰

假設他天生便有這種vulnerability(弱點),再加上他照顧媽媽的壓力相當大,而且覺得自己必須要照顧媽媽,無論媽媽如何不合理地對待他,他也死心塌地。

工作上,他要找客人,有時候達不到目標,面對巨大的壓力。當他面對巨大的壓力,但又處理不到,再加上男女關係又一般的時候,multiple stress(多重壓力)將他本身已很脆弱的部分徹底打敗,最後防綫都失去,這樣便構成了問題。

2. 躁狂徵狀浮現需時

黃教授認為,電影對阿東躁狂的徵狀沒太多着墨的地方。至於躁狂的徵狀如下:

  • 處於亢奮的狀態
  • 覺得自己好有才能、好叻,並誇大其詞
  • 數天不睡眠
  • 瘋狂購物
  • 在性方面非常開放,容易濫交
  • 有機會危險駕駛
  • 說話快速,想法跳來跳去,欠缺邏輯

黃教授指出,確診躁鬱症需時,

因為有時可能要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才看到躁狂的情況出現。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那個人只有抑鬱症,直至躁狂的部分出現,你才會知道他患的是躁鬱症,所服用的藥也不一樣。所以躁鬱症不會一下子看到,需要時間。

3. 服用藥物治療

躁鬱症患者需要長時間治療,而服用藥物是很重要的一環。在電影中,阿東的爸爸(曾志偉飾)也十分留意阿東有沒有吃藥。黃教授指,醫治躁鬱症的其中一種藥物是Lithium(鋰)。

黃教授說:

這是一種鐵的元素,是被接受的精神科藥物。但服用後,會容易肥胖、經常口乾、尿頻和便秘,而且這種藥物十分難吃。

有些患者特別抗拒吃,尤其是女性,因為怕肥胖導致身形走樣。

4. 家人配合與支援

在電影中,阿東的爸爸起初對躁鬱症不甚了解,到處找尋相關資訊,以及參加分享小組,過程中更加明白躁鬱症的緣由。

黃教授說:

明白躁鬱症與遺傳,以及與腦裏面的物質不平衡相關,對家人而言,有這樣的知識好重要。

要不然家長過分自責,便會出現想要去補償的情況。就像曾志偉最初好想去補償,不斷push阿囝找工作,希望阿囝快些改變。這些不必要的擔心,會為阿囝帶來壓力。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黃富強指出,躁鬱症確診需時。(陳智良攝)

他表示,家人應保持支持的態度,鼓勵患者,不要逼患者去做些甚麼。

支持並不是強迫他去改變,逼得太緊只會造成壓力,家人要學習聆聽和表達關心。

5. 結合輔導效果佳

阿東離開精神病院後,未能融入社會,出席朋友婚禮,引來奇異的目光,反映某些人仍會標籤精神病人。

黃教授說:

他可能會想自己甚麼也做不到,覺得自己一世也這樣,這是自己為自己貼上標籤,令自己更加不願重投社會。

此外,鄰居也對他不友善,他得學習面對,因為這世界總有人是這樣的。他要如何面對這些目光呢?對他能否跳出負面思緒很重要。

所以透過輔導與藥物雙管齊下的治療,才能有最佳的效益。
 
【延伸閱讀】2分鐘自測是否患躁鬱病人 不治療可致腦退化

【延伸閱讀】躁鬱抑鬱大不同  薛凱琪從抑鬱低谷走出來

【延伸閱讀】余文樂演躁鬱病人體會:有錢不等如快樂【有片】

撰文 : Sylvia TOPick記者